近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通报了该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最新进展,截至今年三季度,江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61.2%,提前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四五”目标任务。下一步,江苏将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农村美不美,低头先看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仅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污水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截至今年6月份,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5%以上,完成3400余个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实现农村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仍面临诸多挑战。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布分散,南北、东西自然禀赋差异大,农村生活污水量大面广,治理成效巩固难度大。而且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探索更多务实、管用、符合当地实际的经验做法。
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施策,合理规划污水处理方式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关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搞“一刀切”,既要尊重农村实际,充分听取农民群众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愿和需求,还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区域发展实际的治理模式、治理技术和治理路径,不照搬“城市经验”,不盲目提高标准。对于人口集中的村庄,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对于居住分散的农户,采用沼气池、人工湿地等分散式污水处理方式。近年来,各地在治理模式和管护机制方面不断创新,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例如,河南周口农村“渔光互补”模式,变纳污坑为生态塘,改善了环境,增加了经济效益;江苏常熟董浜镇里睦村等区域试点建设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
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鼓励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是工作重点。治理过程中,应该鼓励村民以适当方式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项目方案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提高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同时,引导农户以资源化利用方式实现污水科学就地回用,从源头减少农村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的现象。
推动健全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行体系是工作支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三分建、七分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导原则和排放标准,构建标准科学、运行规范、监管有效的农村污水治理体系。运行上,鼓励通过市场化运作,探索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使用者付费的资金筹措与分担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化单位运行维护管理,确保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发挥应有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