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拾柴火焰高!小流域综合治理离不开村民参与
来源:中国环境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33天前 | 82 次浏览 | 分享到: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涵盖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防洪减灾、农业生产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村民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然而,在基层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着政府单方面发力、群众参与度不高的情况。这使得治理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比如一些治理项目得不到群众认可,推进难度较大;村民有些合理建议无法及时反馈上来;有的治理设施得不到有效的后续维护,导致治理效果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只有把村民参与作为重要抓手,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其从等待观望转变为主动作为,让治理工作成为村民自己的事业,实现共建共治、共管共享,才能全面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


在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时,要广泛听取村民意见,集思广益,汇聚群众的智慧。生活在小流域周边的村民,祖祖辈辈与这片土地打交道,往往更加熟知溪流的汛期特点、了解山坡的土质情况、清楚哪片区域适合种植何种植被来固土保水。来自群众的实践经验是书本和理论难以完全涵盖的,能够让治理方案更加因地制宜,避免走弯路,有助于提升治理的质量和效率。要搭建畅通的沟通反馈渠道,无论是治理方案的制定,还是实施过程中的调整,都要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村民的积极参与能够汇聚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小流域综合治理涉及范围广,无论是河道清淤、植树造林,还是修建小型的拦水坝等工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实施。当村民主动参与进来,就能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局面。以一些农村地区开展的小流域治理行动为例,村里通过宣传动员,召集了众多村民参与到河道两侧的垃圾清理和植树绿化工作中。大家自带工具,分工协作,不仅节省了大量雇工成本,而且村民们参与其中,对后续树木的养护等工作也更加上心,形成了良性循环,让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引导村民参与到小流域综合治理中,能够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良好生态。过去,村民往往觉得小流域治理是政府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抱着等待观望的态度。可一旦他们真正参与其中,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小流域生态改善、防洪抗灾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就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比如,有的村子在参与小流域治理后,对于小流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更加积极主动,自发成立了监督小组,防止出现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治理成果的行为,真正实现了共管共享。


当然,要让村民从等待观望转变为主动作为,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普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让村民明白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件关乎切身利益的大事。同时,可以组织村民实地参观已经取得良好治理效果的小流域,用直观的案例激发村民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治理的村民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者荣誉表彰,让他们的付出得到认可和回报,进一步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