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标准“指挥棒”作用,加快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来源:中国环境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天前 | 21 次浏览 | 分享到:

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印发《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完成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稀土、黄金等行业的标准评估及优化,分行业构建支撑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其中,在推进绿色低碳标准建设方面,将聚焦低碳技术、碳减排、绿色产品等方面,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推动原材料重点行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引导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原材料工业是支撑制造业发展的基石,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整个工业体系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标准作为衡量产品质量、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工具,对于推动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四五”以来,我国发布了原材料领域国家标准1500余项、行业标准1800余项、重点团体标准1100余项,标准研制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引领产业发展作用不断增强。借助标准的“指挥棒”作用,我国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相关行业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绿色智能转型进程加快、结构布局持续优化,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钢铁行业为例,经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达标治理、超低排放改造、极致能效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我国千万吨级现代化钢铁企业工艺技术、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全产业链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低碳冶金工艺技术世界领先。自2012年以来,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累计下降9.77%,吨钢新水消耗下降37.95%。截至目前,全国8.3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或重点工序超低排放改造,为大气污染治理做出了巨大贡献。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与钢铁行业相关标准的完善提升密不可分,仅2023年,钢铁行业就发布了国标、行标、团标共275项,并发布国际标准12项,钢铁标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与其他行业相比,原材料工业行业高能耗、高排放的特点更为突出,是节能降碳、污染减排的重点。在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体系的引领下,相关行业企业在技术创新、工艺升级、末端治理等方面发力的同时,还积极进行布局优化,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比如,电解铝是能耗大户,目前我国每吨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比世界平均水平低700千瓦时,而且超900万吨电解铝产能有序转移至清洁能源丰富的地区,实现企业低碳发展的同时,助力新能源电力就地消纳。再比如,我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产业集聚区炼化产能占比达70%;目前建成并通过认定的化工园区有708家,产值占石化化工行业70%以上。通过园区集中,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间耦合发展,有效提高了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原材料工业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领域,也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这就要求相关行业要以标准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和发力点,以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


对此,不仅要围绕转型发展需求,提升标准供给质量,更要在标准落实上下功夫,确保标准切实发挥作用。对于企业来说,标准升级是发展机遇,要想抓住机遇就需要投资,工艺改造、流程优化、设备更新等都要花钱。一方面,要通过财政、金融政策,为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坚持扶优汰劣的管理思路,比如实施差别化的电价、水价、环境税等措施,对不同环保水平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管控等,让工艺装备先进、环保绩效和能效水平高的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先进生产力,从而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


此外,还要加强对相关标准体系实施效果的评估,完善“缺标补标、低标提标、优标转标、有标贯标”的工作体系,不断增强标准在推进产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